首页 资讯 正文

宁国市津河学校:传承耕种文化 收获“五育”硕果

体育正文 187 0

宁国市津河学校:传承耕种文化 收获“五育”硕果

宁国市津河学校:传承耕种文化 收获“五育”硕果

“春雨惊春清(jīngchūnqīng)谷天,夏满芒夏暑(xiàshǔ)相连……”6月(yuè)24日上午,宁国市津河学校图书馆里传来稚嫩的节气歌吟声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传承耕种文化(wénhuà) 收获‘五育’硕果”无纸化测评活动拉开帷幕。一、二年级的孩子们化身“小小农夫”,在农耕文化的趣味闯关里完成了一场特别的期末(qīmò)测评。

“老师你(nǐ)看,这是锄头(chútou)!”“这个石磨我奶奶磨豆时用过!”在“辨认劳动工具”关卡,二年级的孩子就踮着脚尖抢答(qiǎngdá),小手还做起了锄头锄地的动作。

“用扁担挑作物”区更像欢乐(huānlè)剧场——孩子们弯腰扛起比身高还长的扁担,空篮子随着碎步晃出咯吱(gēzhī)声,明明走得摇摇晃晃,脸上却(què)写满“农夫”的骄傲。

智育关卡藏着“粮食密码(mìmǎ)”。章老师举着(jǔzhe)“麦浪”“锄头”等(děng)词语卡片,一年级的孩子认认真真地认读,当念对“割稻”时,孩子们还会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下。“丰收小院”算一算区,盛老师出题“买2个3元的南瓜要多少钱(qián)”,“6元!”话音刚落,旁边的“农作物货架”前就响起此起彼伏的抢答(qiǎngdá)声。

最有诗意的属美育区(qū),杨老师的展板上,孩子们(men)用美丽的图画贴满了整片“田野(tiányě)”。“犁铧交响”关卡,孩子们拿着话筒,唱出内心的丰收赞歌。

劳动实践基地更是饶有趣味。汪老师(lǎoshī)一声令下,孩子们戴着小手套冲进实践基地,蹲在杂草前(qián)歪着头辨认:“这个是野草(yěcǎo)吧?跟我家花盆里的长得不一样!”

而“稻草人(dàocǎorén)”站得稳关卡,汪老师刚拿出稻草人的衣服,孩子(háizi)们颇感兴趣,穿好衣服,化身田地守护者,神气十足。

活动现场,根据孩子们的(de)测评情况,教师(jiàoshī)给予星级评价,随着积分卡的累积,孩子们兴奋地跑向“丰收礼兑换处”。

宁国市第三幼儿园部分大班学生也全程观摩了(le)本次无纸化(huà)测评。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起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“桥梁”。让幼儿在(zài)轻松氛围里感受小学阶段的考核模式(móshì)。观摩过程中(zhōng),孩子们不仅直观了解到学习成果的检验方式,更在沉浸式体验中减少对小学测评的陌生感与紧张感,助力他们(tāmen)以更从容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,实现从游戏化学习到系统化学习的自然过渡。

创新(chuàngxīn)的测评形式,让(ràng)图书馆变成了(le)“丰收田野”,让考试变成了“农趣派对(pàiduì)”。当传统农耕遇见现代教育,津河学校的孩子(háizi)们用笑声和汗水,在这个夏天收获了最特别的“成长庄稼”。从辨认农具时的雀跃,到(dào)挑扁担时的坚持,再到兑换农作物奖品时的珍视,每个瞬间都刻着“五育融合”的生动注脚——原来教育可以像耕种一样,在体验中扎根,在实践中结果。

(文图(wéntú):宁国市津河学校)

宁国市津河学校:传承耕种文化 收获“五育”硕果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